国际网(www.guoji.net.cn)讯:9月15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于广州召开。会上,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联盟正式宣告成立,同时《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展览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为大湾区展览业的发展描绘出清晰蓝图。
经济发展的“驱动器”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而展览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一环,堪称城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它借助自身平台,实现了来自海外和全国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创新要素的脉冲式集聚,进一步释放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超规模效应。
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目标出发,《报告》指出,大湾区展览业发展应充分利用其平台功能与“巧实力”,激发湾区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以航运物流、旅游服务、文化创意、人力资源服务、会议展览及其他专业服务等为重点,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基础和发展速度上优势显著。但在产业结构方面,与其他三大湾区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不足70%,远低于其他湾区超80%的水平,纽约湾区第三产业比重甚至超90%。
金融、物流、商业服务和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大湾区亟待加强协同、提升水平的重点领域。在此基础上,推动供应链管理、研发、创意等新兴产业融合创新,对大湾区转型和创新发展意义重大。而展览业的协同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能推动区域要素加速流动与整合,助力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激发区域发展动力,提升区域竞争力。
撬动城市群的“巧实力”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间产业纽带紧密,构建起高效互联的经济生态圈。
20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香港制造业大规模北迁珠三角,设计、管理等核心环节留存香港,催生“前店后厂”模式,让香港和澳门成为珠三角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窗口。不过,这种模式虽推动区域制造业崛起,但产业附加值较低。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当下,急需向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展览业的发展,对促进供应链优化和区域品牌升级作用显著,体现出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的“巧实力”策略能力。
粤港澳大湾区展览业近十年发展态势稳健。尽管2020 - 2022年受冲击,但2023年快速恢复,展览规模超2019年,创近十年新高。2024年,大湾区共举办924场展览会,较2023年同比增长1.32%,发展态势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