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2025)举行

来源:国际网    作者:编辑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25    

 

  国际网(www.guoji.net.cn)讯:2025年11月24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2025)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天沐琴台会议中心召开。今年正值《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和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5周年,本届论坛以“科技赋能‘双碳’,绿色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政商学界顶尖力量,推进高水平、高质量绿色低碳国际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主持,代表东道主对专家和来宾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随后,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为大会致辞,他表示,中国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碳达峰碳中和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国际合作和务实行动,中国能源研究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高水平、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模式,共同谋划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翟青在致辞中强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全球治理面临多重难题。随着绿色低碳先进技术落地应用,科技创新深度赋能,使得中国在诸如可再生能源替代等关键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国的“双碳”实践不仅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危机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也为绿色技术与产业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在致辞中指出,“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他强调,发展零碳园区是贯彻落实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在建设零碳园区时应当用好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模式,有效消纳快速增长的大规模新能源电力。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优化产业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零碳园区应鼓励高载能产业有序转移、多用绿电,鼓励园区布局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产业,促进“东数西算”“绿电加智算”等工作。中国的零碳园区建设将为推动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化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Inger Andersen,前联合国副秘书长、法国前环境部部长、商业气候峰会主席Brice Lalonde,诺贝尔奖得主Daniel Shechtman教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UNFCCC)气候行动负责人Niclas Svenningsen、OECD驻华首席代表Tamas Hajba以及广东省有关领导也分别致辞。嘉宾们在肯定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呼吁进一步加强全球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科技驱动“双碳”进程提速,绿色重构产业生态体系

  继2020年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后,今年中国进一步宣布了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各界应如何实现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如何系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如何用好多边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主旨演讲环节,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副主任马爱民和国际能源论坛前秘书长、国际能源转型学会会长孙贤胜的主持下,2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产业领军人物分别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科学详尽的论述。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埃尼奖、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全球能源奖获奖者,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欧洲科学院、欧洲工程院等8院院士王中林以走向未来的蓝色能源为主题,生动展示了利用蓝色海洋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创新解决方案。他提到,化石能源枯竭与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海洋是能源利用的宝库,蕴含着巨大潜力。传统技术难以高效利用海洋能,他的团队发明的纳米发电机技术具备全天候、低成本、零排放的突出优势,并已通过海试验证能为小型设备供电。王院士展望,通过构建集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的复合能源网络,这项技术将逐步发展,像光伏产业一样,最终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清洁电能,助力解决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问题。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屹立系统阐述了中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实施能源低碳转型国家战略的成就与路径,以及中电工程在企业层面的创新实践。他指出,中国在能源低碳转型中展现出大国担当,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并在核能、特高压、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领先。面对未来挑战,需突破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和零碳技术等瓶颈。中电工程以创新为引领,通过“从0到1”的原始创新、“从1到N”的转化应用以及“N到无限”的场景拓展来全面实践国家战略,正通过探索可控核聚变、高空风能等前沿技术,开发绿色氢基燃料等创新能源载体和拓展“算电协同”“交能融合”等应用场景,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扎实的解决方案。在报告最后,他强调随着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速,各国应继续深化绿色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

 

  此外,欧盟中小企业中心高级顾问、意大利共和国骑士勋章获得者Massimo Bagnasco,巴西驻华使馆环境与气候参赞Luiz Keppe,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UN ESCAP)能源政策顾问施训鹏教授,联合国原环境规划署政策规划司司长Gary Lewis、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亚太可再生能源理事会主席Steven Ducat等嘉宾也分别围绕零碳技术创新、国际合作机制、产业绿色转型、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在24日下午和25日,论坛同步开启圆桌会议与专题平行论坛。圆桌会议围绕绿色低碳转型相关的技术协同、产业融合、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深度对话。专题平行论坛则聚焦细分领域,分别围绕“零碳技术与零碳园区创新”“能碳治理的法治保障与标准引领”“AI与能碳技术创新”“船用替代新能源的产业发展与生态共建”等主题展开。

 

  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的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是凝聚各方共识、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生动实践。随着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级盛会之一,并将持续为可持续发展相关学术和产业合作提供国际化交流平台。

责任编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