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师用故纸微光 照亮历史中“小人物”的星河

来源:国际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9-04    
      八月南京,书香满城。8月28日,“文化津梁——品长江之韵 讲中华精神”长江读书节第六届讲书人大赛总决赛在南京图书馆落下帷幕。这场由湖北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联合长江沿线及中部地区共15家省级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全国性赛事,吸引了来自28个省的30位优秀讲书人齐聚金陵,以书为媒、以讲会友,共话长江文脉。
 
       在这场讲书盛宴中,山西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的古籍修复师张妍敏,带来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分享——她没有选择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历史长河中那些几乎被遗忘的“小人物”。
 
 
长江读书节第六届讲书人大赛总决赛现场张妍敏深情讲述

       “在我的修复工作中,最常见的就是那些残缺的、不被注意的文献片段。”张妍敏在采访中说。她展示了一张唐代宫女的墓志拓片,上面只有八个歪斜的字:“唐故宫人某氏墓誌”。这张拓片成为了她与《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这本书相遇的契机。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罗新著

        “山西,是一个历史厚重的大省。”张妍敏说道,“而北魏,这个核心时代的故事大都发生在旧都平城,也就是云冈石窟的所在地大同。《漫长的余生》不仅是北魏的历史,也是许多不见诸史端的小人物的故事。”

        她深情地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她们如浮萍,如草芥,但没有她们的历史,是不完整的历史。我们熟知的历史与宫官、内司、保姆、罪奴所构建的另一重历史交织,共同勾勒出完整、真切的历史画卷。”
 
      谈到讲书时的背景选择,张妍敏有着独特的见解:“史书本身是朴实无华的素卷,过于繁复的背景反而掩盖了古拙的气质。因此我选择简单的旋律与画面,更能凸显这种历史的白描效果。”
 


修补古籍中的张妍敏

        张妍敏的讲书方式与她修复古籍的理念一脉相承,无需华丽的修饰,只要本真的呈现。她相信,真正打动人的往往是最朴素的历史真实。“就像我们修复古籍,不是为了让它看起来焕然一新,而是为了保留时间留下的痕迹,让后人能够触摸到真实的历史。”

        在金陵的讲书舞台上,这位来自山西的古籍修复师未有夸张的表演,不假华丽辞藻,只以沉静之声,讲述着历史中几乎被遗忘的一位北魏宫女。她的话语如细流渗入时间之隙,于宏大叙事之外,打捞起个体命运的微光。那一刻,历史的厚重并非源自庙堂之上的喧哗,而是无数平凡生命的低语与叹息。她以深切的共情,让那被岁月湮没的微末生命,重新拥有了历史的厚度。
  
       “长江读书节为爱书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张妍敏说,“我想通过这个平台,为历史上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发声。”

      从三晋大地行至金陵古都,张妍敏带着古籍修复师的专注与史学人的温度,在这场文化盛会上,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她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历史不仅镌刻于帝王的碑铭,还留存在每一个平凡生命的细微痕迹中。

      文化的传承需要宏大的呼声,更需要无数像她这样的人静默坚守。在岁月漫长的甬道中,他们手持微光,让无声者被听见,让尘埃也被铭记。这正是读书的力量,也是无数爱书人相聚于此的意义。

       撰文//
曾丽 周怡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