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品质与技艺的双重邂逅——国窖窖池群巡礼(4)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编辑

       在熊娉婷极具深情话语中,我们得知国窖向来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为了保证品质,他们不仅建立了严格的技艺传承体系,还分外注重工匠人才的培育,拥有众多杰出的酿酒大师和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就有 2 位,中国酿酒大师就有5 位,2 位中国评酒大师,30 余名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等,在行业中首屈一指。

D1_副本.jpg

       同时,公司长期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工匠人才培养,自2011年开始,就开始举办“怀玉杯” 酿酒技能大赛等活动,为酿酒师们提供了交流和切磋技艺的平台,激励着年轻一代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师徒传承,让老一辈酿酒师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学徒,确保工匠精神代代相传。该大赛自2011年开赛,到2024年已经是第 13 届。今年3月,以“匠心传浓脉,荣耀 700 年”为主题的比赛在持续451年酿造生香的1573国宝窖池群内精彩上演。大赛采用攻擂与守擂的形式,参赛选手围绕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的核心技能展开比拼,集中展现了泸州老窖的非遗文化、名酒文化,用行动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奠基者,从20世纪 50 年代起,泸州老窖就通过编写专业教科书、举办酿酒技术培训班,把数百年积累的酿酒技艺向全国白酒行业分享、推广,助力浓香白酒品类不断壮大,为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将技艺编印成书,广为传播。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境界。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传统中,历来就有技艺秘不外传的陈规陋习,即便在一个家庭内部,都有“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国窖不仅办班教技术,而且还翻印成书,广泛传播,丝毫不怕同行将技艺学了去。我想,这种开放的理念,或许正是老窖被誉为国窖的重要原由之一。

       人们常说“好山好水酿好酒”,山好水好是缘起,是先决条件,“文脉”则赋予了美酒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而对于酿一瓶好酒来说,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代代相传的技艺和优秀的匠人,以及丰富的,代代繁衍富集的酿酒微生物群落。泸州老窖自公元1324年第一代传承人郭怀玉传承至今,已历24代,从早期“父传子”到如今的“师带徒”,如同家族血脉一般,基因赓续,代代相传。国宝窖池这些有益微生物菌群,自公元1573年以来,至今450余年持续不间断,不断繁衍迭代,静默生香。这些肉眼看不见赓续和传承,却是酿造好酒的最核心力量,也是“川酒浓香”的奥秘和灵魂所在。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这种工匠技艺的“血脉”传承,不正是在代代繁衍富集的酿酒微生物群落。

E1_副本.jpg

E2_副本.jpg

       这也难怪,在后来8月下旬于长春举办的全国首届“红旗杯”班组长大赛决赛中,泸州老窖职工在参与100万班组长选出的400名精英会师决赛中,勇夺轻工赛道第一名,泸州老窖公司也荣获最佳组织单位奖。

       作为一个长期研究工匠精神的研究者,国窖1573以奇特的方式给我上了一课。所谓的工匠精神,既要精益求精对技艺进行研究,更要以开放包容之态,从不敝帚自珍,让技艺广更为广泛的流传,更多地造福于人类。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22-2024 GUOJI.NET.CN 国际网 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京ICP备2023025604号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