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这里四百多年来的酿酒工作便从未中断,是我国建造最早、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最大规模的原生态的老窖池群,也是我国唯一与都江堰并存于世的“活文物”。天下第一“老窖”当之无愧。
“好酒是什么?从人始,止于人,靠的是酿酒人技艺的代代传承,靠的是匠心与情怀、道德与责任的完美谛合”。刘淼董事长一边走,一边说,“中国酒业协会宋书玉理事长认为,中国传统酿酒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是几千年来多少先贤以聪明智慧顺应自然,与酿酒微生态合作的结晶,是天人合一中华哲学的完美体现”。
技艺可以传承,工匠精神永恒。四百多年来,王朝更替,世事变迁,多少风流人物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唯有舒承宗以工匠精神铸就的精湛技艺流传于世,并在不断传承中发扬光大,熠熠生辉。
车间里,工人们忙而不乱。他们遵循着古老的酿造工艺,秉持酿酒人的匠心与情怀——简单事情重复做,重复事情用心做,不偷工减料,不急于求成,用匠心传承着匠心,精心打造着每一个细致环节,用行动践行着“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林锋总经理也不时插话,“国窖1573采用的是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酿造过程十分独特。首先,精选川南糯红高粱与泸州软质小麦为原料。高粱必须籽粒饱满,利于糊化与出酒;小麦则用于制曲。制曲时,将小麦粉碎拌料、成型培养后储存备用。接着,把母糟从窖池中起出,与高粱、糠壳、大曲按比例混合后上甑蒸酒蒸粮。蒸馏时分段摘酒,保留优质酒液,分质并坛,分级贮存。而后糟醅入窖发酵,又在古老的国宝窖池中历经长时间发酵。新酒再经陶坛洞藏陈酿,经过时间的沉淀,使酒体充分老熟,最终经盘勾调味,方得国窖 1573 成品”。
酒越陈,越香醇;人越勤,越进步,这是酿酒人亘古不变的准则。质量之魂,存于匠心。
微风吹拂,酒香浓郁。在刘淼董事长声情并茂的介绍中,我们用心感受着国窖的厚重历史和酿制的匠心。工艺复杂而又精妙,从原料到成品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工艺标准和操作规范,无不彰显着工匠精神。在蒸馏摘酒时,酿酒师们凭着敏锐的感官和丰富的经验,精准地把握蒸馏的温度、时间和火候,严格地按照 “看花摘酒”方法,选取优质的酒液。在粮糟入窖时,精确控制糟醅的湿度、温度、酸度等参数,确保发酵顺利进行。
“发酵和陈酿是国窖 1573 酿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长时间耐心的等待与呵护,让糟醅在窖池中充分发酵,耐心地等待着酒液的老熟,如同细心地呵护自己的孩子从懵懂学语到少年长成”。美女工会主席熊娉婷不失时机补充:“与此同时,国窖人又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对酿造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当那一瓶瓶国窖 1573 呈现在世人面前时,它已不再仅仅是酒,而是一部凝聚着历史、文化与技艺的传奇之书,每一滴都散发着岁月的醇香,闪耀着工匠精神,诉说着泸州老窖的品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