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

来源:国际网    作者:编辑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2-23    

  于晗发布《报告》时介绍,新就业形态,是指依托于现代技术平台(大数据、云计算、AI等),对各种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和整合,实现业务规模和范围的大幅扩展,使劳动者能够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就业方式。这种形态,呈现去中心化和平台化就业模式,打破传统就业的诸多限制,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多元的工作机会、更加灵活的就业选择。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提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新就业形态,是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涌现出的新行业、新职业。”刘世锦表示,稳就业,稳增长,是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支持人力资本提升,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破解新需求,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模型发布

  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背后也浮现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报告》指出,新就业形态中,单一机械化劳动占比高,劳动者技能成长受限;分别有54.1%和41.7%的灵活就业者表示,面临收入不稳定、兜底性保障较少等困境;算法驱动框架下,劳动者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影响身心健康;劳动者长期“单打独斗”,不免呈现“个人化、原子化”等倾向,集体感、社会融入感减弱。

  同时,《报告》显示劳动者对新就业形态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劳动者自主选择性增强,他们倾向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选择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的工作机会;其次,关注多元化收益,物质收入不再是择业的唯一标准,他们更重视身心健康、工作生活平衡、以及在工作中是否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三,劳动者渴望多样化的新就业机会,需要数量更多、高附加值新就业形态工作岗位,满足知识型、技能型劳动者需求。

  杨志明说,要充分释放新就业形态的劳动魅力,激发新生代的劳动兴趣,进而实现“体面劳动”“数智劳动”“快乐劳动”。

  于晗和研究团队,基于上述《报告》洞察,以及对安利、小红书等新就业形态中的平台企业深入调研,提出“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探索式模型”:

  劳动者需要改变就业观念,主动拥抱数智化带来的社会变革,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变为提升自身素质提的努力,从容面对就业市场挑战;

  平台企业要商业向善,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劳动者打造终身培训体系,加强就业市场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增加对从业者的人文关怀,推动就业创业环境更宽松、更美好;

责任编辑:编辑

频道精选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