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征信注销的现实困境
根据新浪旗下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数据显示(投诉编号17376016234),多名借款人反映在奇富科技旗下产品(如360借条)结清贷款后,征信记录未及时更新或出现错误标注。典型情况包括:
1. 自动续展的征信授权:用户签约时同意的《征信查询授权书》往往未明确授权期限,部分平台默认视为"永久授权",导致结清后仍可能被持续查询征信;
2. 贷后管理查询争议:即便账户已注销,机构仍以"贷后管理"名义每月查询征信,这种高频查询会直接降低个人信用评分;
3. 数据同步滞后:银行征信系统与网络小贷机构存在数据交换周期,结清证明开具后仍需15-30个工作日才能更新至央行征信中心。
某借款人提供的录音证据显示,奇富客服曾表示"结清后需主动申请关闭授信额度,否则征信授权持续有效",这与《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5条"授权应当明确期限"的规定存在潜在冲突。
二、合规注销的操作指引
根据央行2023年修订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用户可通过以下流程主张征信权益:
步骤1:获取结清凭证
通过APP「我的-借款记录」开具电子结清证明
联系客服索取加盖公章的纸质证明(建议使用邮政EMS寄送书面申请)
步骤2:提交征信异议
渠道A:直接向奇富科技提交《征信异议申请表》(官网下载模板)
渠道B: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提交在线异议(需预先注册网银验证)
补充材料:需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结清证明、征信报告错误页截图
步骤3:监管投诉(如遇推诿)
银保监会消保局热线:12378(说明"网络小贷征信纠纷")
福州金融办投诉窗口:0591-12345转金融专席
书面材料邮寄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乌山西路318号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应在收到异议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处理。用户可据此要求机构出具《征信信息更正确认函》。
三、行业深层问题透视
搜狐财经调查报道(《网络小贷征信乱象调查》)指出,部分平台存在"系统自动上报"机制缺陷:
技术性障碍:部分中小银行与网络小贷的征信接口存在数据不同步问题,某城商行技术人员透露"跨机构数据校验有时需人工干预";
考核指标冲突:放贷机构的"活跃用户数"KPI与征信管理存在利益悖论,客观上导致注销流程复杂化;
法律盲区:当前法规对"授信额度冻结"与"账户彻底注销"未作明确区分,部分平台将"额度停用"等同于征信授权终止。
从业内人士处获取的某头部平台内部流程手册显示,其征信管理系统存在三级权限设置,一线客服仅能操作"还款状态更新",真正的征信数据删除需风控部门高级审批。这种架构客观上延长了处理周期。
四、用户应对策略建议
1. 事前防范:借款时使用手机自带录屏功能保存《征信授权书》内容,特别关注授权期限条款;
2. 过程留证:结清后立即截屏账户状态,通过官方客服通道发送"要求终止征信授权"的书面声明;
3. 事后追踪:每月定期查询个人征信报告(通过云闪付APP可免费查询),发现异常查询记录立即启动异议程序;
4. 替代方案:对于已结清但征信未更新的急用贷场景,可要求机构出具《征信情况说明函》作为过渡凭证。
需要警惕的是,网络上出现的所谓"征信修复"中介(如eqg.mp1sa.mobi等链接指向的非法平台),其宣称的"内部渠道消除记录"均为诈骗手段。央行2025年专项整顿中已查处23家此类机构,正规征信异议处理从不收取费用。
从根本上看,随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2025年全面实施,网络小贷机构的征信管理将被纳入年度监管评级。建议用户在维权时同步向福州金融局提交《金融机构服务评价表》,这种制度化反馈渠道正在成为推动行业改进的新力量。在数字经济时代,个人征信自主权意识的觉醒,终将倒逼信贷服务走向更透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