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国际版:做好国际经济报道 讲好中国发展故事

来源:《传媒》杂志    作者:徐胥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8-26    

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国际经济报道备受瞩目。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之中,国际经济形势日趋纷繁复杂,“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国际舆论话语场面临重构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做好国际报道亟需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本研究以《经济日报》国际版为例,总结其有益经验与做法,以期为做好新时代的国际经济报道提供借鉴。

 

一、提高政治站位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党媒在进行国际经济报道时,要坚守党的立场和原则,作为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按照“政治家办报”的要求,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经济日报》国际版作为该报国际报道的重要版面,是海内外读者获取世界经济信息、把握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研判财经热点趋势的重要参考。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经济日报》国际版始终牢牢把握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总基调,做深做透经济热点话题,为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1.情真意切做好核心报道。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外事活动报道,是党报的天然使命,更是无可推卸的职责所在。无论是国事访问、参与国际会议等重大出访活动,还是主场外交、会见会谈来访领导人等涉外活动,《经济日报》国际版都深入解读、全面发力,以最高标准、最优质量、最佳效果进行相关新闻报道。例如,2023年3月20日至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国际版在3月20日刊发中俄合作主题专版,3月21日刊发对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主席斯卢茨基的访谈,3月23日刊发评论《为中俄合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以及专家文章《中俄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后续刊发俄罗斯各界对此次访问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反响,相关报道在海外平台广泛传播,并取得良好的反响。

2.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在日趋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要真正做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学贯中西的专业本领、坚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艺术。近年来,面对西方国家唱衰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炮制“中国经济见顶论”“中国经济崩溃论”等荒谬言论,党媒积极回应不实论调,正本清源,引导国际舆论正确看待中国经济。《经济日报》国际版以生动真实的具体案例、坚实可信的经济数据、铿锵有力的国际声音,阐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光明前景,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明确中国愿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坦荡胸怀。例如,2024年1月2日,国际版推出“与中国经济一起赢在未来”主题专版,通过松下、霍尼韦尔、西门子、乐高、贺利氏等跨国公司高管的话语,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光明前景的坚定信心,跨国公司抓住中国扩大开放的历史机遇,不断深化在华战略布局,共享中国市场大机遇的强烈意愿,印证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3.坚持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013年,中方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此后又进一步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中国方案。体现出大国情怀和全球视野,为做好国际报道指明了方向和遵循。十多年来,中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不断落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求同存异、心系天下的胸怀理想,也是着眼于当今世界格局,呼应时代发展需要和各国人民心声,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主流媒体在相关题材报道中,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阐释好“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重要理念,有针对性地破除意识形态偏见。国际版以“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要节点为抓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23年10月7日至16日,国际版陆续刊发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德国汉堡港、阿联酋哈里发港、沙特阿拉伯海尔港、柬埔寨金边港的系列报道,通过各大港口以平等协商、互利共惠的方式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生动案例,讲明“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共同繁荣和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二、打造品牌栏目 体现专业性与“经济味”

近年来,《经济日报》国际版不断丰富栏目矩阵,凸显经济特色和评论优势,打造出颇具财经特色的品牌栏目。

1.开设个人专栏打造名记者。“评论立报”是《经济日报》始终坚持的方向,近年来,《经济日报》为十多位青年记者开设了个人言论专栏,充分为青年记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其中,国际版自2020年9月4日起开设“国际经济观察”专栏,每周一期,延续至今。该专栏选题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热点话题,又不局限于眼前的一时一事,注重发掘国际经济运行中规律性的东西。专栏文章文风老练,既表达精准,又发人深省,值得回味,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例如,美联储是否降息,何时降息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关于降息来回摇摆的暧昧态度也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国际经济观察”专栏刊发的《欧美央行压制快速降息预期》《美国经济增长成本有多高》《非洲经济饱受美高利率冲击》《高利率下美银行业风险回升》《美降息预期扰动全球市场》《美通胀反弹加大欧美政策分歧》等评论文章,指出美联储对降息态度摇摆不定,增加了美国经济增长成本,危及自身银行业安全,也对其他经济体产生外溢冲击,是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潜在风险。

2.擦亮品牌体现深度和专业性。尽管日益庞杂和纷繁的国际关系使国际新闻报道的受众群体更加多样化,但面对不断刷屏的信息,更具深度的观察和分析仍是受众普遍青睐的优质内容。为此《经济日报》国际版专门开设了“世经述评”“寰宇漫笔”栏目,对国际热点事件进行客观、冷静、专业的阐述与评论,以权威观点、独到视角和理性分析赢得读者信赖。其中,“世经述评”栏目侧重述评,边述边评,夹叙夹议,将事件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并加以解读点评,让读者获得全方位的认知。“寰宇漫笔”栏目注重以有意思的小切口切入,漫谈国际经济热点事件背后的大道理。例如,“寰宇漫笔”栏目2024年2月1日刊发《德国经济不仅需要“一杯浓咖啡”》,从2023年德国名义GDP超过日本和2023年德国经济表现欧洲最差这两条看似反差的消息谈起,分析背后的统计口径原因,进而探讨当前德国经济面临的诸多结构性问题,指出德国经济不仅需要“一杯浓咖啡”,更需强有力的经济改革。

 

3.微观视角保持新闻感知力。跨国公司是助力中国经济腾飞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持续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而且,跨国公司一般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是观察行业动态前沿、感知全球经济冷暖的一扇窗口。为此,《经济日报》国际版特开设“外企新语”(原名“外企微观察”)“跨国公司在中国”等栏目,与新媒体平台的“外企头条”栏目形成联动,以全媒体形式从微观视角反映国际经济的最新动向,在外企报道中独具一格。例如,针对沙特阿美公司2022年8月份发布的二季度业绩创下历史新高,国际版在“外企微观察”栏目刊发文章《石油业景气周期还有多久》,从沙特阿美公司二季度业绩剖析整个石油业业绩井喷持续性有多强,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题为《谁是全球上市公司“利润王”?》的文章在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外企头条”栏目发布,并配发主播讲解视频。

 

三、加强选题策划 提升原创报道吸引力

当前,传播主体日渐多元、传媒技术加速更迭、媒介形态日新月异。成熟的新闻策划机制、密切的采编互动,以及多媒体平台分发推广,成为主流媒体可靠稳定进行新闻报道的重要机制保障和独特优势。其中,加强新闻策划,占据新闻阐释主导权,更是传统媒体推进融合发展面临的必修课。《经济日报》国际版一直注重从选题策划源头抓起,提前布局“规定动作”,及时跟进重大事件,以独特视角做好解读阐释,充分发挥驻外记者站与专家资源优势,做到“月月有策划”“周周有选题”。

1.常规性选题策划。在国际经济报道中,一些常规性的重要经济事件是必须做好的重头戏。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基准利率等重要数据的发布或调整,联合国大会、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重要活动的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重要国际组织发布相关报告,这些都是了解掌握全球经济运行状况、研判未来走势的重要参考。这些重要经济事件的发布往往有规律可循,也会提前预告,针对这些事件可以提前策划,做好采访准备,确保报道充分完备。

2.专题稿件策划。对于比较复杂的宏观经济话题,专题报道形式可以做出比较深入全面的解读剖析。例如,2021年5月份,考虑到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先后出台多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纾困“救市”,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流动性过剩、债务攀升等风险,给全球经济走势增添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经济复苏与通胀预期走强,市场上出现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是否需要转向的讨论。国际版策划了“全球货币政策展望”系列稿件,对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加以梳理,有利于读者整体上把握这一话题。

3.专题版面策划。除了专题稿件,国际版还不定期推出专题版面,对某个话题进行集中呈现。例如,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总人口达到80亿,人口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国际版在2022年11月21日以“数据图表+图形设计+文字素材”形式刊发“世界人口突破80亿”主题专版,深入分析世界人口创新高的意义及影响,并选取印度、韩国、非洲3个典型案例,分别代表人口创新高、少子化严重、人口野蛮增长三种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分析人口变化对国家和区域的影响。

 

四、研究版面语言 优化版面呈现

版面语言是指借助版面基本编排手段和布局结构,表达出特定的版面意图和编辑思想,是报纸特殊的表意形式。好的报纸版面必然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不能脱离主题盲目设计,更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财经类报纸因为涉及诸多专业术语且主题较为抽象,因此在版面设计方面存在困难。《经济日报》国际版坚持“颜值”与“言值”并重,坚持党报气质的同时借用现代化表达手段,将抽象的财经知识具象化,提升读者阅读体验。

1.气质稳重。作为以经济报道为主的中央级党报,《经济日报》包括国际版在内的各个版面遵从统一的视觉规范,保持风格相对统一。例如,标题字体以大黑、粗圆、标宋、楷体为主,不同文章间以单横线为间隔,文章分栏尽量对齐。而在设计特定主题版面时,字体、字号等方面按照编辑规范保持统一的同时,可以在栏线、图片、颜色等方面尝试出新,以达到整体统一和局部创新相和谐的效果。

2.主题突出。版面设计归根结底是为版面主题服务,主题是否得到凸显和强化是衡量版面设计优劣的重要因素。《经济日报》国际版注重将版面设计与版面主题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例如,2023年3月22日的国际版主题为“美欧银行业爆雷的外溢影响”,为配合这一主题,版面中心设计了一排正在倒塌的多米诺骨牌,寓意正在爆出的美欧银行业危机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层层传导,并用这一元素将四篇文章区隔开来,将版面元素同主题较好地结合起来。

 

3.信息丰富。在报纸版面上,除了文字之外,图表、数据、线条,以及其他视觉元素同样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这些能够有效帮助读者理解新闻内容。因此在版面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达到最佳的版面效果。例如,2022年3月21日,国际版刊发“科学应对全球人口发展新趋势”主题专版,除法国、韩国、希腊三国的文章外,还设计相关图表,并引用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数据,有力论证了人口负增长这一新趋势可能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通过科学应对仍可扭转其负面效应,创造发展新机遇的观点。

 

五、结语

《经济日报》国际版一直坚持与时俱进、探索进取。在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还要继续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继续创新报道手段,提升国际经济报道水平,在稳定国内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同时,宣传好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高水平开放、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坚定决心,真正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经济形势的重要窗口”,助力讲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故事。(徐胥 经济日报国际部主任编辑)

责任编辑: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