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2005公约20周年,关注数字环境下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保护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鼓励通过对话和国际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能力,中国于2006年批准《公约》。基于数字技术对保护与促进文化多样性工作的重要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9年发布了“数字环境下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操作指南和路线图。今年恰逢《公约》通过20周年,第四届创意2030国际论坛是中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公约》20周年全球庆祝活动的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文化部门负责人杨碧幸进行主题发言 主办方供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文化部门负责人杨碧幸介绍了关于“数字环境下的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工作。
聚焦数智科幻产业,探讨文科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环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汉斯·道维勒主持 主办方供图
在数字时代下,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包括科幻在内的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据统计,北京市已落地近800家科幻企业,总营收达480亿元,北京科幻产业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因此要不断从理念和技术层面探索文化科技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提升对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新认知,推动数字技术在新兴文化产业中的运用,以跨界协作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