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煤成功举办第五届“国企开放日”活动

来源:国际网    作者:编辑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6-10    

  国际网(www.guoji.net.cn)讯:6月5日,适逢第53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中煤第五届“国企开放日”活动在中煤陕西公司成功举办。本届活动以“开放中国中煤 智慧中煤陕西”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开放,也是中国中煤首次全程直播国企开放日活动,超36万人通过直播“云游”中煤陕西公司。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义豪出席并高度评价本届“国企开放日”。来自中央、行业及地方2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代表,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师生代表,中国中煤党建工作部、宣传中心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所属平朔集团、上海能源、建设集团、张煤机公司等单位代表现场参加了活动。

  第一站

  生产运行优化指挥中心,走进中煤陕西公司全新打造的数智赋能“中枢大脑”

  作为煤化工行业首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陕西省首家实现“5G+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中煤陕西公司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推动以设备互联互通、业务全面在线、数据全景感知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工厂建设。

  在生产运行优化指挥中心大厅,代表们如同走进了一个全景3D影院。通过大约高4米、宽22米的智慧大屏,可以看到中煤陕西公司实现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控情景,了解涵盖生产调度、优化指挥、应急管理、会商研判等多项业务的协同配合。在这里,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取企业煤矿板块、化工板块生产运行情况的实时画面和关键数据,实现“运销数据”“煤质管理”“仓储信息”“能耗指标”“生产情况”“设备工况”等信息集成与分析汇总,积极构建应急指挥决策中枢,为领导决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数智优化升级,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站

  煤化工一期项目,近距离感受“无煤化工”的独特魅力

  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一期项目总投资217亿元,生产规模为年产205万吨甲醇、60万吨煤制烯烃,2011年8月开工建设,2014年7月建成投产,是中国中煤及陕西省首个投产的煤制烯烃项目。目前,可生产聚烯烃产品牌号37个,是国内首家成功开发聚乙烯铬系产品、采用气相流化床工艺成功开发无硅共聚产品的煤化工企业,多项荣誉加身。

  先后荣获中国石化行业质量标杆企业、陕西省节水标杆企业、陕西省绿色工厂等,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首批试点示范企业。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被评为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省级绿色工厂,煤制聚乙烯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在煤化工厂区,代表们亲身见证了从煤炭到聚烯烃产品“由黑变白”神奇转变的完整产业链,参观了中央控制室、智能化交接班室、员工状态康复室、智慧咖啡屋等场所,详细了解该公司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方面的扎实举措和首创“五班两倒”、员工状态管理等经验做法,对中国中煤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生动实践啧啧称叹。

  整个厂区除了运行能力特别高效外,智能化控制也是融入到每一个环节。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构建统一的DCS、SIS系统,自控投用率、数采率均达到95%以上。搭建智能巡检系统,实现24小时在线检测和全面感知预警。建立数字信息采集系统,远程监测与诊断全厂设备运行状态。

  第三站

  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植入智能“基因”的煤化工精品示范工程

  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作为我国煤化工行业碳评价试点示范项目,秉承“发展煤、利用煤、超越煤”的新模式,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以推动实现本质安全、质量卓越、绿色低碳、效益一流为目标,持续实施全业务、全要素、全链条的顶层优化设计,致力打造现代煤化工精品示范工程。

  代表们深入年产220万吨甲醇、90万吨烯烃、25万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煤化工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参观了智慧安全实训馆、党建长廊,听取了项目设计思路和规划蓝图。

  据悉,该项目将通过先进废锅水煤浆气化技术,大量副产高压蒸汽,由此替代燃煤锅炉,可大幅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并承担了3000吨级气化半废锅流程和40MW超大功率电机两项国家应用示范任务。项目建成后,产品精细化、多元化、高端化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基本实现聚烯烃产品市场全覆盖。

  第四站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煤榆林队,护航榆林周边五省八市的“应急救援国家队”

  作为能源央企,中国中煤各级企业始终坚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扛牢社会责任。

  在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煤榆林队,代表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急救车、高喷车、救援消防车、灭火机器人、侦检机器人、雷达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设备设施,深入了解救援队24小时消防气防安防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和贡献担当。特别是看到该救援队通过配备综合安防平台、人员定位系统、无人机探测系统、三维桌面推演系统、消防应急通讯系统等智慧化系统,实现应急救援工作信息化,推动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时,大家不住地竖起大拇指:“有你们的保护和智慧化系统的加持,百姓们很安全!”。

  该救援队组建于2016年12月,既是中煤陕西公司的专职应急救援队,也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直管的国家专业队。不仅负责本企业的消防安全监管、培训和矿山救护队的日常战训工作,同时也承担着榆林周边五省八市300公里范围内的应急救援任务,是陕西省危化品应急救援队、省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省地震救援第一出动力量。

  近年来,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处置各类火灾事故90余起,化学品泄漏事故10余起,紧急救护60余次,救助伤员80余人,特别是2021年紧急驰援河南省抗洪救灾,圆满完成排涝任务,受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通报表彰。

 第五站

  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大海则煤矿致力成为中国中煤智能化煤矿建设新标杆

  大海则煤矿,作为年产2000万吨级的世界最大立井煤矿,通过全矿井一套体系、一张网络、一个中心建设,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控。率先应用“规划割煤+自动跟机+远程控制”的智能综采技术;开创“工作面自动掘进+地面远程可视干预”的智能掘进模式;建成行业最大的智能定量装载皮带,装备国内载重能力最大的宽窄罐笼;多场景应用智能机器人,多岗位实现无人远程集控。建成亚洲最大10万吨原煤球仓,国内最长3公里成套式模块装配栈桥。选煤厂行业内首次实现数字孪生全覆盖,煤炭洗选加工、采制化、装车全流程“无人化”。

  2024年3月,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煤矿智能创新大赛厚煤层特等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5G能源挑战奖”,为煤炭行业智能化矿井建设树立新标杆。

  代表们参观了煤矿智能化设备展、智能选煤厂、主副井工业场地、生产控制指挥中心。现场感知智能化矿井的远程控制,井上井下双向交互和全面监管、动态调控生产运行全过程带来的全新体验,零距离感受通过融合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矿山生产建设的全新模式,全面了解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源的智能化矿山“中煤样板”。

  国企开放日,用心沟通传递美好

  活动期间,中国中煤组织召开了“走进中煤陕西公司”座谈会。张义豪对中国中煤及其陕西公司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传达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下一步工作的相关部署和要求。他表示,中国中煤作为能源领域的国家队,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央企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向“新”而行。

  张义豪强调,中国中煤持续办好“国企开放日”活动,有利于全方位展示能源央企的发展成就、使命担当及精神风貌;要运用好各类媒体平台,讲好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中煤创新发展的故事,树立能源央企致力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良好形象。希望媒体及社会各界深入感知、了解和支持中国中煤,共同推动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

  “内容饱满、目不暇接”“非常震撼”“中国中煤每次都能带给我们惊喜”,师生代表、媒体代表纷纷表示,通过一天的参观和交流,更加深入了解了中国中煤和中煤陕西公司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成就,尤其是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绿色转型发展、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担当,为能源产业、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