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赛制,初赛阶段,参赛团队需提交包括参赛团队背景、相应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植物工厂设计思路与设计图纸、种植阶段计划采用的算法与控制逻辑等在内的项目整体方案,其中,植物工厂搭建费用的上限为50万元。经公开选拔后,初赛得分最高的四支队伍晋级决赛,进行实际搭建,并使用自己设计建设的植物工厂进行为期6个月的国产草莓种植。此后,专家团队会从作物产量、生长一致性、商品化率、营养价值等维度进行评比。最终,获胜队伍将分享总额超过100万元的奖金。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草莓研究团队负责人余红今年首次参与大赛的评审工作,“在云南举办的第一届大赛令人印象深刻,AI组的草莓产量平均值高于传统农人组的2倍,当时我看到了基于多学科研究的技术集成应用在草莓设施栽培中的巨大潜力”。今年的比赛,他会重点关注草莓果实的品质稳定性、丰产性和投入产出比,“希望能够发现更多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和更理想的栽培效果”。
“自由度和灵活度是本届比赛最大的特点。决赛队伍在一片空地,按照规定长、宽、高尺寸自行设计草莓植物工厂,自由选择草莓品种、自行育苗和栽培模式,栽培管理将以远程为主,重点考核产量、品质和绿色生产。”本次大赛评委、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贺冬仙表示,此次比赛不仅希望有科研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参与,也期待企业积极参赛,为草莓植物工厂的国产化技术提供一份答卷,为产业发展注入信心和期待。
“千亿扶持”助力打通农业产学研链路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驻华代表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不仅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作物产量的植物工厂创新方案提供了展示机会,让大众更加关注现代设施农业,大赛中取得的方案和成果还为农业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行性验证。”
去年,中国农业大学的赛博农人队夺得冠军,其凭借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智能调控,将集装箱种植生菜的栽培面积生产效率提升到了0.33千克/平方米/天,而每公斤生菜的耗电量降低至12.25千瓦时,达行业领先水平。
比赛结束后,队长杨浩将比赛中提出的基于生菜净同化量与蒸腾量动态监测技术应用到了博士课题研究中,赛博农人队提出的多源节能调控技术(通过引入外界冷源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正在申请发明专利。除此之外,杨浩将比赛中运用的技术拓展到实验室其他植物工厂内,取得良好效果,并有望推广至大型植物工厂。
除了“学术派”团队,“产业派”同样斩获颇丰。去年决赛中,来自叶菜侠(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叶菜侠队种出了单株重达460克的“菜王”。比赛结束后,他们将比赛中取得的多项成果成功进行商业化推广,并受到客户的高度认同。